什么是胶水牛排?
胶水牛排一般都是商家为了赢取利益而采取的拼接肉,吃了没有危害,只是没有营养价值而已。下面,我们来看看市面上那些胶水牛排吧!胶水牛排是什么意思
加上一点乳白色“胶水”,揉搓后冷藏。再重新切下,一堆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肉边角料便摇身一变,成为肥瘦相间、口感细腻的“雪花牛排”。近日,这样一条微博视频引发网友热议。记者走访市场发现,这种“胶水”不仅在部分包装牛排中出现,在一些鱼丸等制品中也很常见。食药监总局专家表示,这种“胶水”学名卡拉胶,本身是合法的添加剂,但购买牛排应看清配料表,且最好烹饪至全熟。
从食品安全和法律角度说,所谓的“胶水牛肉”只不过是大众的一种习惯性说法,准确称唿是“重组肉”,本身并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,也不违反法律法规。
然而,关键问题是,很多消费者在食用“胶水牛排”时,并不知道吃进肚子里的是“胶水牛排”,误以为是用生鲜牛肉制作的“原切牛排”。因为餐馆在向消费者供应牛排时,并没有明确说是“胶水牛排”。相反,很多商家往往有意无意地让消费者误把“胶水牛排”理解成是“原切牛排”,甚至直接以“原切牛排”的名义销售。商家的这种行为显然是在误导消费者,侵犯了消费者应有的知情权,甚至是欺骗消费者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可见,纵然“胶水牛排”本身并无害,也不违规,但商家在经营活动中,必须切实保障消费者对“胶水牛排”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商家不能误导和欺骗消费者。
胶水牛排是否可以食用?
针对“胶水牛排”的争议,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称,“重组牛排”属于调理肉制品,并不违法。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,可分为“原切牛排”和“重组牛排”。“原切牛排”指未经任何预处理、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嵴、牛里嵴,属于生鲜肉。而“重组牛排”也称“拼接牛排”,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。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,除牛排之外,目前市面上还有相当数量的肉制品,如香肠、鱼丸、汉堡中的肉饼等,均使用了重组成型这一技术。
“肉的重组技术是加工调理肉制品的重要手段。”成都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种技术通常借助机械或添加辅料(食盐、磷酸盐等)溶出肌肉纤维中的基质蛋白,或利用辅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。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状的原料肉,并赋予调理肉制品良好的嫩度和外形,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。
卡拉胶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,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胶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。不过,成都市食药监局提醒,通常情况下,原切牛排内部细菌总数不高,不必加热到熟透,“五至八分熟”也可食用。但是,重组牛排由于经预先腌制,或由碎肉及小块肉重组而成,内部易滋生细菌,可能导致产品细菌总数偏高,在食用前应烹饪至全熟。